首飞十年如今的“鹘鹰”怎么样了或将登上新航母
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是当今人类最先进的空优战斗机,如今全球一共只有5种五代机,它们分别是:美国的F-22和F-35、俄罗斯的苏-57和我国的歼-20、FC-31。而目前能够对外出售的,只有F-35和FC-31两种,俄罗斯的苏-57虽然一直也在对外推销,但由于俄军自己的订货都无法满足,对外出口暂时还做不到。
(中国第二种五代隐身战斗机FC-31“鹘鹰”)
FC-31战斗机绰号“鹘鹰”,是我国沈飞公司自筹资金,独立开发的一款先进的五代隐身战斗机,虽然该机并不是***空军立项研发,但是这并不妨碍该机同样具备卓越的作战性能,对于“鹘鹰”国外媒体普遍认为,该机是唯一可以和美军F-35正面对抗的出口型五代隐身战斗机。
(网传“鹘鹰”的最新升级改进型歼-35)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我国航空技术落后,空军一直在使用相对落后的武器装备对抗先进强大的敌人,虽然通过空军将士们的英勇作战,保证了共和国天空的安全,但是那句“落后就要挨打”让空军体会深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战斗机“不给力”,我们甚至不得不依靠防空导弹来保卫自己的领空。
(即便是现在,中国空军依然有一部分歼-7战斗机在服役)
不过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家经济和工业水平的进步,特别是科技方面出现井喷式的发展,中国空军的武器装备也开始快速升级换代。在***定型并列装歼-20双发五代重型战斗机的同时,沈飞也立项开发了FC-31“鹘鹰”隐身战斗机。
作为一家公司,沈飞能够独立开发五代机,这足以显示沈飞深厚的技术储备和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从立项到首飞,只用了13个月,沈飞创造了国内战机研制速度的新纪录。不过,经过初期的喧闹过后,FC-31却是在网络上逐渐沉寂了下来,不知不觉一转眼,“鹘鹰”首飞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FC-31战斗机经常被国内网友称呼为“歼-31”,但实际上FC-31并非是空军立项的项目,因此也就没有***编号,目前该机以FC-31的编号出现,因为FC打头标志着该机是可以对外出售的型号,所以这也表明了“鹘鹰”的真正身份:一款专供出口的五代隐身战斗机。
(F-35和FC-31对比)
FC-31战斗机在气动外形上和美国F-35“闪电”战斗机非常相似,都***用了肋下进气、常规气动布局的设计,同时二者都使用了V型双垂尾和翼身融合技术。二者最大的不同是,美军F-35是单发战斗机,而FC-31是一款双发战斗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难以开发出和F-135技术水平相当的大功率涡扇发动机,因此不得不使用2台中等推力发动机为“鹘鹰”提供动力。这也导致了FC-31的飞机内部容积要明显小于F-35,这直接导致FC-31只能携带更小质量的***,而且航程也受到了较大影响。
(中国空军五代战斗机已经大规模服役)
不过虽然在动力系统方面略显落后,但是在雷达航电系统方面,FC-31面对F-35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目前我国出口的FC-1“枭龙”Block3型战斗机所配备的KLJ-7A型机载相控阵雷达的性能,都已经和F-35配套的APG-81型相控阵雷达水平相当,而“鹘鹰”的雷达显然更优于“枭龙”,所以可以确认FC-31的雷达航电系统性能要优于美军F-35。换句话说,FC-31战斗机在未来对外出口中有巨大的潜力,这大概也是目前沈飞总是带着“鹘鹰”频繁参加各类防务展的原因,目的就是不断增加该机的曝光率,积极向国外推销。
(鹘鹰从立项到首飞仅仅用了13个月,创下了国内战机研制速度的新纪录)
不过除了对外推销外,FC-31还有一个疑似“出口转内销”的型号,这就是网友们广泛流传的“歼-35”战斗机,据称该机会成为***下一代舰载战斗机,也会是我国第一种舰载隐身战斗机。目前网上已经流出不少歼-35战斗机的照片,同时也有消息显示,海军航空兵的新式制服中,就有一些带着“歼-35”的LOGO,俨然一副海军已经确定会***购歼-35的感觉。
(网传歼35的最新曝光照片)
总体而言,经过10年的努力,如今的FC-31“鹘鹰”战斗机已经从当年首飞时的“丑小鸭”,一举飞上枝头变凤凰。如果海军真的确认***购歼-35战斗机,这也意味着“鹘鹰”终于被***认可,未来它将会降落在我们自己的大型弹射航母上,成为能够和美军对抗的强大作战力量!
“鹘鹰”13个月完成首飞,
“鹘鹰”13个月完成首飞
2012年10月31日,国产FC-31“隼鹰”隐身战斗机首飞。时隔整整10年,中航工业近日公开了大量关于FC-31研发过程的信息,让外界惊讶地发现,FC-31仅用了13个月就完成了首飞,速度前所未有。如此快速的研发进程,也让外界对其后续的研制型号J-35抱有更大的期待。尤其是在福建舰下水列装的特殊阶段,人们对歼35早日完成试飞定型充满了期待。事实上,从“隼鹰”到歼35的蜕变过程,正是大变革时期中航工业快速转型的一个缩影。最终,歼35能交出怎样的答卷,关系到海空军大局的整体发展,也关系到设计单位能否彻底洗清战局。多年来提出的批评。
1950年代,我国在苏联援助下成立了沉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负责战斗机的研发和设计。 1960年代末,考虑到国际形势的变化,601所部分人员调往成都,组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此后,我国航空工业在战斗机领域形成了两大核心设计单位。最初,611所主要负责601所交给的歼7的改进任务,而后者则负责歼8的研发。一北,每人负责一个主模型的基本模式。在30多年的时间跨度里,歼7、歼8完成历史使命,新一代歼10、歼11磨砺后,两大设计单位开始面对中国空军的挑战。 21 世纪初的第一个挑战。第五代***战斗机的需求。
当时几乎没有人看好我们自主研制先进隐身战机的能力。毕竟,我们在技术储备、产业基础、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没有做好准备。不过,美国大规模列装F-22A和生产***更大的F-35也在进行中。军事力量已经进入超前隐身时代,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确保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国产隐身战机项目势在必行。最终,北院提交了著名的激进方案,而南院则拿出了“歼十改型”。在此期间,两种方案的激烈竞争,军方的反复取舍,外界不得而知,但胜负却十分明朗。 “走错了路”北方被这个结果震惊了,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此前,南北两个战机设计单位的分工比较明确。南方研究所负责从J-7 到J-10 的单引擎中型飞机,而北方研究所则专注于更大的双引擎战斗机,如J-8 和J-11。机器。北方在国产重型战斗机主力中的霸主地位首次丧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比如在苏联时期,也有米格和苏霍伊两个战斗机设计单位,分别负责中型和重型战斗机的研制。苏联解体后,米格设计局由于研制***锐减、***购量锐减、外贸出口不畅等因素逐渐没落。虽然目前还有米格29K、米格31、米格29M(米格35)等项目在运行,但隐身时代的落伍让其最终被苏霍伊实质性兼并。一度名扬天下。米格设计局已经死了。对于输掉比赛的北院来说,虽然当时还有歼11B和歼15项目在手,而且后来的四代半改型(即歼16和歼11D)也是有把握的,但战斗机的研制和预研一直都是以10年为一个单位,没有对隐身战机等先进机型的研发和持续投入。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技术人才落后,最终沦为边缘化角色。竞争必然带来压力,但压力可以激发动力。俗话说,压力越大,潜力越大。受到巨大生存压力的***,北方研究所开始筹资研制隐身战机,并于2009年10月正式立项。设计目标是与歼20配合的中型战机,即日后被称为“隼鹰”。
与当初技术激进的双发重型***相比,刚诞生的“隼鹰”在外观上可以称得上是普通,但也正是这种普通得到了外界的认可。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现代工业体系,本质上都可以分为设计、加工和材料三大领域。北院早期针对歼20的重型飞机***看似激进,实则是对国产航空加工和材料缺乏足够的信心,试图用激进的设计来弥补短板。然而,***越激进,风险就越高。中国空军也批评了这种对***的不自信,最终选择了更加成熟的歼20。在事实面前发现了自己的认知偏差后,北方研究所基于隐身时代的趋势判断,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技术基础、战术设置和军事需求,并在其下推出了“隼鹰”。充分压榨潜力的条件。它成熟的形状是心脏所在的地方。
因此,在2012年10月“隼鹰”首飞后,外界普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对中国航空工业在短时间内成功打造出轻型和重型两种隐身飞机感到意外。的时间。但随着“隼鹰”实机意外参加2014年珠海航展并进行航展,舆论风云突变。国产军用装备在研制过程中的保密措施一向严格。比“隼鹰”更早首飞的歼20,直到2016年小批量服役后才在航展上公开亮相,目前还没有公开进行过静态试验。实际的飞机。展示。 “隼鹰”在首飞大约两年后才公开露面,唯一的解释就是缺乏保密价值。也就是说,在“隼鹰”参加展览和飞行表演后,外界确认这是一款与中国海空军关系不大的机型。总之,中国海空军大概率不会接受“隼鹰”入列。
参照此前FC-1“枭龙”的发展轨迹,其最早立项于1986年,相关单位坚持不懈发展12年,才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获得国外***购商——巴基斯坦的认可。 1998年,终于在2009年开始量产,历时23年。 “隼鹰”当时的情况与“枭龙”非常相似。连序列号都列为外贸“FC”(“歼31”自始至终都不存在),也没有大规模的军事***注入。前景黯淡。这种认知随着2016年歼20的小批量生产和“隼鹰”再次登上航展舞台达到了顶峰。两架战机和两家设计单位的舆论也愈演愈烈。有趣的是,随着“隼鹰”缺席2018年珠海航展,以模型形式展出,舆论的走向又一次发生了变化。 “隼鹰”改进型已获海军认可,未来将成为新型舰载机的说法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最终,谜团的答案将在2021年10月揭晓,脱胎于“隼鹰”的歼35完成了历史性的飞跃。北院10多年的努力和坚持,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到2022年,歼35将以超乎外界想象的速度前进。外界对这款中型战机及其设计单位的看法,已经彻底转为正面。北方经历了10多年的涅槃之路,如今已经走完一大半。目前普遍认为,003型福建舰将于2024年服役,与之合作的歼35也将在该阶段完成试飞。这个速度虽然没有13个月研发完成那么震撼,但也是一样的。惊人的。
站在今天回首过去,“隼鹰”于2012年10月实现首飞,最重要的意义不是第二款国产隐身战机的诞生,而是新时代浪潮袭来的北方,它面临着竞争。面对失败的被动和压力,他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保持着放手一搏的进取心。事实上,作为一款只用了13个月就完成首飞的机型,“隼鹰”诞生于一个毫无隐身设计经验的研发单位。初期的技术水平注定不会太高。事实上,北方研究所并不认为“隼鹰”未来一定能够参加海空军中型隐身战机的竞争。通过“隼鹰”获得隐身战机的技术积累和研发经验,避免在未来的比赛中面对被歼20磨砺过的对手时手足无措。 “隼鹰”之意。
从结果来看,这条路终于走通了。由FC-31进一步脱胎换骨的歼35,如今已经得到了中国海空军的认可。未来将作为弹射航母的隐身舰载机,作为歼20的配套机型存在。更重要的是,歼35还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俄制苏57技术有限,加上苏75仍是空壳,它将承担起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制F-35一较高下的历史使命。正所谓因祸得福,知难而进,北方的隐身飞机时代一开始磕磕绊绊,但此后确实做到了艰苦奋斗,拼搏进取,从“隼鹰”到歼35的研制过程,在中国航空工业中也是空前绝后的。新的旅程。当年失利的负面影响,虽然不可能在这一战之后就烟消云散,但也确实已经消散了大半。
对中航工业来说,通过一次招标,成功激发了南北两家设计单位的潜力,让双方抓住了历史机遇,成为隐身时代的领跑者。这个效果比歼20和歼35本身还要好。更有价值。毕竟战士是可以再发展起来的,人一旦失去了攻击性就很难再恢复了。事实上,现在的歼20和歼35是齐头并进的,甚至是基于彼此的动力需求,促成了国产大推力涡扇15和中推力涡扇19的研制,这已经是一个梦想的情况。与早已停产的美国F-22A相比,F-35性能有局限,俄罗斯苏57隐身性能差,苏75还停留在纸上,中航工业建立了完整的研制体系对于隐身飞机时代的未来,未来只要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至少20年内都不会面临防空主力战力不足的尴尬。这是歼35、歼20这两个设计单位的胜利,也是中航工业的胜利,也是中国海空军的重大胜利。
中东大户还想购买FC-31“鹘鹰”战机
中东大户还想购买FC-31“鹘鹰”战机!
外媒:继L-15军机之后,中东大户还想购买FC-31“鹘鹰”战机!
“航空工业”正式官宣了:我国研制的L-15“猎鹰”表演机,已成功与阿联酋签订出口订单,并在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展出了阿联酋空军涂装且加装加油探头的L-15教练机。之后,推上也快速传出阿联酋空军装备的L-15“猎鹰”已经在其国内飞行了,表明L-15教练机实际上已在向阿联酋交付了。
而就在L-15“猎鹰”教练机出口阿联酋的消息刚刚官宣不久,就有巴基斯坦博主在国外社交媒体上信誓旦旦的爆料称,阿联酋在从购买L-15“猎鹰”教练机之后,下一步就是购买FC-31“鹘鹰”/J-35隐身战斗机了。
如此,也让不少军迷为此兴奋起来,沈飞研制的FC-31“鹘鹰”战斗机在首飞多年以后,可能真的要成功出口他国了。当然了,并不***国外社交媒体一个不权威的爆料和阿联酋空军刚购买了至少12架L-15“猎鹰”教练机的事情,就说阿联酋要继续购买我国研制的FC-31“鹘鹰”战斗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消息就是,阿联酋先是放弃了谈判已久的美国F-35战机购买事项,之后又退出了俄罗斯苏-75战机的“合研”项目。话说,全球三大隐身五代机的研制国,阿联酋已经放弃了其中的两个,最终会选择从哪里购买五代机不是不言而喻了吗。
不过, FC-31“鹘鹰”战斗机想要成功出口阿联酋,我们自然也会拿出足够的“诚意”的,毕竟“鹘鹰”多次亮相海外防务展一直未获得出口单也是不无原因的。而且中东大户们虽然有钱但并不傻,要不然也不会先后放弃F-35和苏-75这两款隐身五代机,择优选择我们的FC-31“鹘鹰”战斗机。
所以,若是出口阿联酋的“定制版”不是直接基于FC-31“鹘鹰”升级改进而来的我国海军自用版歼-35的话,那阿联酋“定制版”FC-31战机预计至少也会先换装歼-35所用的涡扇-21发动机。
根据航发黄维娜总师的公开演讲***来看,该发动机是基于涡扇-13深度改进而来的,加推力大于9吨、国标推重比约8.5。而且涡扇-21发动机尾喷口的收敛片还***用了锯齿状隐身处理,综合来说涡扇-21的各项性能指标已经可以和歼-20战机所用的涡扇-10C发动机相媲美。
是一款典型的第三代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而FC-31“鹘鹰”在换装该发动机之后,最大起飞重量也会由之前“鹘鹰”2.0版的28吨提升到30吨左右。另外,阿联酋“定制版”的FC-31战机预计还会***用一些从歼-35、歼-20等先进战机上下放的一些技术,比如EOTS、先进的AESA、先进的飞控技术等,同时还会配备霹雳-15E远程空空导弹等各种先进导弹。
而这样一款FC-31“鹘鹰”战斗机,无论是在最大起飞重量、最大载重、作战半径、机动性、航电性能以及最大飞行速度等方面都将不输于F-35A战斗机。
而且在价格方面,这样一款FC-31战机单机售价预计也只有7000-8000万美元左右,可谓是性价比十足。所以,若阿联酋真的选择了FC-31“鹘鹰”战斗机的话,这明显也是一个明智之选。相信在阿联酋选择FC-31“鹘鹰”隐身战斗机之后,沙特、埃及、阿尔及利亚以及巴基斯坦等国也有望购买该战机。
为何“鹘鹰”2.0版还在试飞?
为何鹘鹰2.0版还在试飞?
空军也看上了?海军歼-35问世后,为何鹘鹰2.0版还在试飞?
作为沈飞自主研发的一款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沈飞对FC-31鹘鹰战斗机,可以倾注了不小的希望,从最初定位的用于出口外贸到后来直接打算一机四吃。不过,除了海军版歼-35在2022年首飞之外,依然还未看到其他型号或者海外订单的出现。
有网友放出了编号为31003的FC-31鹘鹰验证机依然还在试飞状态的照片,这一点就很耐人寻味了。要知道,在为航母研制的海军舰载版歼-35已有多架原型机正在试飞,而且已经快要定型量产的情况下,已经不需要早期的鹘鹰验证机再提供试飞数据了。
鹘鹰2.0版依然还在试飞状态,就只能说明还有其他基于FC-31鹘鹰验证机衍生而来的版本,需要更多的试飞数据,它们大概就是陆基空军版的鹘鹰或者海外定制的出口版了。不过,在我们尚未正式服役一架FC-31鹘鹰战机的情况下,其他国家估计也不会贸然下订单,而且FC-31鹘鹰战机的潜在购买国都没有航母。
即便是要购买也是空军版本,自然也会等到我国自用的空军版本出现之后才会购买,所以仍在试飞状态的鹘鹰2.0版只能是在为空军版积累试飞数据的。如此也说明空军也看上了鹘鹰战机,而且空军版的鹘鹰或者说歼-35战机已经在路上了,只是还不确定该版本是否会继续沿用歼-35这一型号。
当然了,FC-31鹘鹰或者说歼-35战机的性能来说,已经不是最初那个冒黑烟的FC-31鹘鹰1.0版本了,受到空军的青睐也在情理之中。
根据2018年珠海航展上的公开数据可知,当时FC31鹘鹰2.0版的最大起飞重量已经达到了28吨、拥有12个挂点、载弹量为8吨、机内油作战半径125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1.8马赫等,而这样数据下的综合性能相F35战机已经相差不多。
而基于鹘鹰2.0版衍生而来的歼-35舰载机,又换装了***用锯齿状隐身处理涡扇-21发动机。该发动机加推力大于9吨,国标推重比约8.5,综合性能指标已经和歼-20所用的涡扇-10C是不相上下的,在歼-35换装该发动机之后,预计最大起飞重量也能由此前28吨提升到30吨左右了。
不仅如此,歼-35相比鹘鹰2.0版还增加了EOTS电瞄准系统,与歼-20战机类似的EODAS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以及满足航母搭载的一些优化改动等。除了这些可以通过目视分辨出的,预计歼-35战机的内部,也换装了不少新技术或者新设备。
而有了鹘鹰2.0版的继续试飞积累数据和舰载版的歼-35作为基础,那陆基空军版的鹘鹰战斗机性能自然也不会差。想要做到在最大起飞重量,作战半径、机动性、航电性能以及最大飞行速度等方面都将不输干F-35A/C成斗机可以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而这样一款隐身战斗机与歼-20搭配使用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最后,可以期待一下陆基空军版鹘鹰有不小的可能会在2023年下半年就能进行首飞,而且装备数量自然也不会少!
2017巴黎航展中国展示了什么飞机?
2017巴黎航展 中国航空鹘鹰展现强大科技技术。当地时间2017年6月19日,法国勒布尔热,2017巴黎航空展开幕。巴黎航展于6月19日至25日举行,我国最新型多用途隐身战机“鹘鹰”(也就是歼-31战机)首次亮相巴黎航展,引发各界关注。
被称为“鹘鹰2.0版”的中国歼-31战机
歼-31战斗机“档案”
代号:鹘鹰
研制单位: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
首飞时间:2012年10月
布局:单座、双发、外倾双垂尾、全动平尾
定位:主导未来战场的最新型多用途隐身战斗机
特性:高生存力和多任务能力
高生存力:低雷达可探测性、低红外辐射特性、优异的电子对抗性能、低易损性设计;
多任务能力:强大的目标探测和外部信息综合能力、优异的态势感知和信息共享能力、超视距多目标攻击和大离轴角全向攻击格斗空战能力、对地和海面目标精确打击能力、适应复杂气象条件和广地域使用能力、优异的综合保障能力。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玉海表示,“鹘鹰”战机具备高隐身、高敏捷性、超音速等优势,其技术成熟度已经相当高。
李玉海介绍,“鹘鹰”作为一款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五代战机,在性能上与同等级别的战机没有差距,与第四代战机相比更是具有压倒性优势。另外,这个量级的飞机中,无论是单机成本,还是全寿命机的成本,“鹘鹰”都处于领先水平。也就是说,性能不差,且性价比高。
此前,“鹘鹰”战机还曾参加过2015年的迪拜航展。2016年,被称为“鹘鹰2.0”的改进型歼-31试飞成功,改进版本不仅改进了空气动力设计,还加大了武器舱。军事专家尹卓曾分析,歼-31离定型还需要一段时间,未来不排除成为***舰载机。
除“鹘鹰”战机外,中国航空工业的“翼龙”系列中高阶军用无人机也将在本届巴黎航空展亮相,包括“翼龙”-1、“翼龙”-2无人机系统。其中,“翼龙”-2无人机全尺寸模型将首次在巴黎航空展进行馆外静展。
新版FC31频繁试飞会上航母吗 两年后才定型
一艘航母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搭载的舰载机的技术水平。目前中国现役航母“辽宁舰”上的固定翼舰载机是歼-15。而随着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的下水,其将搭载哪款固定翼舰载战斗机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此前,公众关注较多的航母舰载机,集中在歼-31鹘鹰和歼-20身上。对于歼-20,它在研制之初并没有发展舰载机的要求,辽宁舰改装也没有考虑要搭载歼-20,其尺寸放在航母上并不合适。公众普遍倾向于另一一款隐身战机歼-31上舰。
近日,互联网媒体有各种传闻称,鹘鹰2.0已经被***海军“选中”,将成为中国下一代舰载机平台,但“迷彩派”对此认为,鹘鹰2.0尽管已经开始频繁的试飞工作,但距离其“转正”仍然尚需时日。
这主要是因为考量一架尚未正式服役的战斗机研制进度,并不是简单的从某架飞机首飞到服役,而是要看详细需求明确和飞机进入详细设计所需要的时间。
F-22从1991年选型获胜到19***年生产型F-22A首飞,用了6年左右;歼-20从2007年鸭式布局方案获胜到2014年生产型首飞,用了7年左右的时间。
由此来看,从2012年31001号鹘鹰首飞或者2011年方案确定来推算,即使项目进展顺利,也要到2018-2019年左右才能确定生产型的技术状态,也不排除以后会出现持续改进版本。歼-31尚未服役,目前来说,就更不要奢谈上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