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a开头公司名字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a开头公司名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般纳税人A,B,C类企业是怎么划分的?
《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八条 纳税信用级别设A、B、C、D四级。A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90分以上的;B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70分以上不满90分的;C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40分以上不满70分的; D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不满40分或者直接判级确定的。
第二十九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A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予以下列激励措施:
(一)主动向社会公告年度A级纳税人名单;
(二)一般纳税人可单次领取3个月的增值税***用量,需要调整增值税***用量时即时办理;
(三)普通***按需领用;
(四)连续3年被评为A级信用级别(简称3连A)的纳税人,除享受以上措施外,还可以由税务机关提供绿色通道或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
(五)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实施的联合激励措施,以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取的其他激励措施。
第三十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B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实施正常管理,适时进行税收政策和管理规定的辅导,并视信用评价状态变化趋势选择性地提供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的激励措施。
第三十一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C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依法从严管理,并视信用评价状态变化趋势选择性地***取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的管理措施。
纳税信用等级上没有税收优惠之说,只有办税方便程度的不同。
天使投资A轮、B轮、C轮投资,上市后股权是怎么分配的?
我创业多年,也接触过不少投资人和投资机构,融过几轮资。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大家可以关注我,我会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创业经验。
股权分配其实还是取决于创业团队和各资方的博弈,很多时候是通过协商解决。作为创业者前期最主要的是把握主动权和控制权。资方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不安全感。例如会通过各种手段来稀释资方股份,也有可能新进的资方想办法踢掉前面的资方。
***轮
对于很多小创业公司,如果融资太少,会定义为***轮。一般情况下,***轮的投资人占到比例不超过15%。金额一般是30-100万,往往会是个人投资者,给创业人一个启动资金。
天使轮
从天使开始就应该按照专业的投资方式进行约定。一般情况下,天使轮占比不要超过20%,团队占比65%,预留15%作为后期的合伙人加入而留的股权池。这个时候创业团队会被要求股权成熟期,约定年限,或者直到上市解除。
A轮、B轮、C轮...
到了后面的一轮一轮进去,前面的股份会被相对应的稀释。一般能迈过B轮的都是非常不容易,算是进入最后胜利者的圈子。这个时候,如果前面的投资人愿意折现,后面的投资人也觉得值得,就会以一个估值的折扣价进行交易。
一般创业团队也会从B轮开始***一部分,这个要跟投资人商量。解决一些个人经济上的困难。投资人可以理解的话,适当折现几个点给投资人也没问题。一般做到B轮以后,创业团队的股份我不会很多了,不过尽量保持住51%的线。这样会有一定的控制权,控制权没把握住的话,很容易在后面资方“打架”的情况下,牺牲掉创始人,直接由资方派人接管。这样创始人可能人财两空。
上市IPO
能走到上市的地步了,就已经是人生赢家了。这个时候创始人的股权已经非常少了,大部分股权都在资方手上,这个时候大家都有利可得了。多的情况下,可能有十几二十个股东,因为B轮开始就会有很多跟投的公司。这个时候会有专业的审计,也会根据协议做股权调整,到了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结果就正式IPO了。IPO后有个禁售期,只有时间到了,解禁后才能出售自己手上的股票。
总之,股权具体多少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去做协商博弈的,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规定。
如果需要股权分配相关的文档,请关注我以后私信索取。这里有最全的股权比例分配技巧。
简要来说,就是看每一轮公司的估值以及投资方的金额,决定各股东的股权比例情况。
举例来说,甲创立了公司,拥有公司100%股权。随后公司开始不断发展,并经历了数轮融资。以下的估值全部指的是投后估值(即等于该轮投前估值+该轮新进投资额)
1、天使轮。投资人乙对甲的公司比较感兴趣,愿意按估值1000万的价格,投资100万,占股10%,此时股权结构:甲90%,乙10%
2、A轮融资。投资人丙按照5000万估值投资公司500万,占股10%,完成该轮融资后公司股权比例为:甲81%,乙9%,丙10%;
3、B轮融资。与上面的情况类似,不过这回估值时,投资方丁按照PE(市盈率)倍数15倍对公司进行估值。***设公司此时每年净利润1000万,那么估值为投后估值1.5亿元,此时投资方丁投资1500万,占股10%,完成B轮融资后,公司股权比例为:甲72.9%,乙8.1%,丙9%,丁10%
后续融资也是同理,按照公司的估值和当时投资方的出资,可以计算出公司完成每一轮融资后的股权结构。
以上为简化的解释。在实际操作中,将会涉及公司的期权池建立、对赌、债转股等各种事项,导致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需要具体分析。
每个公司的融资历程都差异很大,所以股权分配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公司早期股权比例,***设有两个合伙人,合伙人甲持股60%,合伙人已持股20%,另外预留20%作为期权池,留个后续可能要加入的高管。期权池的股权一般先由创始人代持。
公司预留期权池给高管和贡献比较多的员工几乎成为惯例,投资机构在投资一个创业公司之前,为了避免股权比例被稀释,都会要求先设期权池。
投资机构投资公司时,一般有两种持股方式,一种是公司增发股份,如投资前公司章程约定股份是1亿股,现在增加2500万股给机构投资人,合计1.25亿股,新投资人持股20%。另一种是购买其他股东的老股,比如合伙人甲出让15%,合伙人乙出让5%,合计20%给机构投资人。但大部分***用的形式是第一种。
所以计算股权如何分配,特别是新的投资人进来后如何分配股权,不是你出让一点股份,我出让一点股份,而是增发股份。如增加2500万股后,合伙人甲的持股比例为6000万/12500万=58.5%,合伙人已持股比例为2000万/12500万=19.5%。
一般到公司后面轮次的融资,如B、C、D轮等,之前的股东可以选择在新投资人进来时全部或部分退出,如在进行C轮融资时,天使投资人持有10%的股份,希望减持一半的股份,新的投资人同意后可以先购买天使投融人出让的5%的股份,公司再为其增发部分股份。
创始团队变现,和早期投资人的变现方式类似,在新投资人投资公司时,说明早期创始团队希望将小部分股权变现。如果团队和业务发展比较稳定,一般投资人都会同意。变现方式为将创始团队的小部分股份转让给新股东,或者其他老股东。
反稀释条款,因为公司的融资方式为持续增发股份,每位股东持有的股份数量总体不变,即分子不变,分母持续增加,所以早期股东的持股比例会不断降低。一般投资人在投资时会要求增加反稀释条款,即每有新投资人进入时,他们可以按照约定的价格跟投,保持一定的持股比例。
如果觉得有用,给点赞吧。
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以大家都知道得的ofo小黄车融资过程举例
我们日常看朋友圈,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
“ofo完成了E2-1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8.66亿美元”、“某某平台宣布获得了B轮融资,融资额度为3.75亿元”……
那么,ABCDE轮融资究竟是个什么概念?***轮、天使轮又是怎么回事?它们之间又有些什么区别呢?
实际上,融资轮次并没有太严格的定义。简单来说,是这样划分:
1、***轮:
项目仅仅只有一个概念,靠刷脸融资。
2、天使投资(AI):
天使投资所投的一般是初创早期的项目,公司有了产品初步的模样(原型),有了初步的商业模式,积累了一些核心用户(天使用户),甚至有些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产品和商业***,这个时候一般就是要找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机构了。
天使投资是风险投资的一种,投入资金额一般较小。投资量级一般在100万RMB到1000万RMB。最初的天使投资人简称3F,即Family、Friends、Fools,天使投资一般在A轮后退出。
3、A轮融资:
公司产品有了成熟模样,开始正常运作一段时间并有完整详细的商业及盈利模式,在行业内拥有一定地位和口碑。此时,公司可能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资金来源一般是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VC),投资量级一般在1000万RMB到1亿RMB。
4、B轮融资:
公司经过一轮烧钱后,获得较***展,一些公司已经开始盈利。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没有任何问题,需要推出新业务、拓展新领域,因此需要更多的资金流。
资金来源大多是上一轮的风险投资机构跟投、新的风投机构加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PE)加入,投资量级在2亿RMB以上。
5、C轮融资:
公司已经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阶段,已经开始盈利,行业内基本前三把交椅,离上市不远了。这轮除了拓展新业务,也有补全商业闭环、写好故事准备上市的意图。
资金来源主要是PE,有些之前的VC也会选择跟投。投资量级:10亿RMB以上,一般C轮后就是上市了,也有公司选择融D轮,但不是很多。
6、D轮、E轮、F轮融资:
C轮的升级版。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a开头公司名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a开头公司名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